GPS定不住二手车风险
2013-01-23 06:36:49 来源:南京典当网
近来,京沪等地有典当行在热门的二手车典当业务中推出“质押变抵押”的操作模式。据悉,这其中更有甚者连抵押也算不上,典当行仅仅凭一部GPS定位来控制车辆的走向,防止风险。这种现象引起了业内的注意。
上海一家典当行的工作人员表示,之所以考虑车辆“质押变抵押”,主要还是为了争取客户。“有客户抱怨,借用车辆进行典当融资的确很方便,典当行放款也快。不过,车辆质押在典当行,不到赎回肯定是开不了,而且相关证件也必须质押在典当行,感觉不大方便。”
而从法律的角度出发,车辆典当质押变抵押似乎也不是完全没有依据。相关人士认为,按照《物权法》的规定,不动产及其相关权利进行抵押时,实行登记生效制,而以生产设备、交通运输工具等动产抵押的,实行登记对抗制。依照该规定,汽车抵押实行登记对抗制,不登记不影响合同效力。尽管《担保法》中规定,以车辆抵押属于登记生效,即自抵押合同自登记之日起才生效。但是,根据新法优于旧法适用的原则,《物权法》第178条规定:“担保法与本法的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本法。”因此,汽车抵押只要签订合同即发生法律效力。
当然,在《典当管理办法》中却已经明文规定,典当行不得经营动产抵押业务。这也意味着,倘若二手车典当由质押变成抵押,实际上有违规之嫌。
而从实际操作的角度来说,类似这样的模式也是漏洞颇多。
“比如说,用GPS来定位车辆,随时掌握其动向,如果客户私下将GPS拆除呢?听说现在GPS有新功能,一旦拆除,车辆也行驶不了,但即便如此,我想也不是每家典当行都能做到使用这样的工具。这是很简单的一个风险漏洞。”北京一家典当行的客户经理坦言。他还表示,如果车辆在抵押期间出现事故、遗失等情况,都会给典当行带来损失。
知情人士表示,“敢于”将质押变成抵押,甚至采用定位方式的,基本都是出现在典当行与相熟的客户之间。从这个意义上分析,类似这种违规操作,很可能助长“人情当”的气焰。
据了解,除了上述方式以外,在如今的二手车典当业务当中,为了“应对市场”,典当行在一些细节处理上也是颇费了一番脑筋。例如在有的典当行,针对50万元以上的大额二手车典当客户,在抵押期间典当行还会为客户配备专门的司机。“按息费4%来算,一个月也有2万元,能够覆盖成本,他们认为这样做安全。”知情人士透露。
然而,无论是哪种方法,业内普遍认为,实物质押是典当避免风险的有效方式之一,脱离了质押的二手车典当业务已经沦为了“边缘化”操作,一旦出现问题,缺乏保护的典当行只能等待受损的厄运。
来源:中国商报典当融资导报 | 作者:汪 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