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状态: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正文

典当行“上门收当”怎么样

2013-01-12 06:52:28  来源:南京典当网

  最近一段时间,一些典当行开始提供上门收当业务,不少企业还把这一举动作为特色服务进行宣传。事实上,上门收当在典当业内曾经流行过一段时间,但由于各种原因并未形成规模。从近期情况来看,典当行似乎想要再续“上门收当”的前缘。对于这个悄然发生的变化,不少业内人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上门收当只有少数业务

  李建树(河北典当业内人士):目前不少典当行开设了上门收当这一更为便捷的服务,但我了解到,典当企业只是在个别品种业务上才进行上门收当服务。预计这项服务在行业内很难普及,而且容易产生纠纷。
  部分客户希望典当行能推出上门收当的便捷服务,是由于临近年末,客户各类琐事较多,上门服务能节约不少时间。另一些客户则是由于所当贵重物品较多,携带不方便,还考虑到携带物品出门的风险问题,所以也更倾向于典当行上门收当品。但这一服务仅仅只针对一小部分客户和少数的几个业务品种。
  在河北,向典当行提出上门收当要求的客户还不多,不少公司虽然有这项专门的业务服务,但会根据具体情况操作。现在,一些大型典当企业的门店在一定区域内均匀分散,对于客户而言较为方便。在遇到一些有特殊需求的企业客户时,会视情况决定是否上门。
  例如,如果客户有很大一批当品需要典当,且客户希望企业上门收当,企业就会安排专家以及相关人员,携带合同、当票等必备物件上门进行挑选和收当。如果当品的标的金额较高,甚至还会有相关负责人跟随亲自上门。
    但是,在客户处收当品,缺少第三方作证,一旦这笔业务遇到法律方面的问题,就很难处理。而典当行里都有电子眼监控,可以对整个交易过程进行记录,这样对客户以及典当行来说,都是比较放心的。


主动“出击” 经营变招

  王根和(内蒙古典当行业协会秘书长):典当行长期以来习惯“坐等客来”的经营模式,目前有这么多典当行能够提出主动上门典当,并利用这个来宣传自己企业的形象,对典当行业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这说明,典当行在经营思路和服务模式上有了很大改变。从“被动”到“主动”,这变化看起来小,其实影响深远。
  在典当经营中,确实有不少上门收当并解决了现实问题的案例。呼和浩特一家典当行就办过一笔这样的业务。当户是一位独自在呼和浩特工作的女士,因为一次意外,脚部受伤无法行走,由于住院花掉了她的大部分积蓄,又没有人肯借钱给她,最后只得将电话打给一家有上门服务的典当行,将自己的金项链、手镯当掉,才解了燃眉之急。事后,该典当行利用这个案例在呼市大搞宣传。现在在呼市,一旦想要典当东西,老百姓都会联想到这家典当行。这样的经营、营销宣传可以说是十分成功的。
  但是,上门收当也确实存在一定风险。如果一些贵重物品在运输过程中遇到意外,典当行就会蒙受损失。事实上,并非所有的物品都适合典当行上门收当,例如房产或者车辆这些需要所有者去房管所或者车管所进行登记,相关手续比较繁琐,客户还是会自己到典当行进行办理的,不会要求典当行上门进行服务。


上门收当利于降低风险

  杨利(北京金保典当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实际上,上门收当只是典当行各项业务从门店到客户的一个拓展延伸。对于个人客户的房产典当,我们必须要眼见为实地了解客户的房产资质,还要从房屋家具摆放等细节寻找一些代表客户资产能力的信息,以保证这笔业务的安全性。而对于一些股权、期货等无形资产的质押,我们更会谨慎地去到相应企业,通过查看企业历年经营状况、财务报表和了解股东资质等过程,深度了解一些企业的整体经济状况,从而判断这笔业务是否可做。
  从这个角度分析,这样上门收当的行为,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典当行做业务的风险,也大大提高了做成一笔业务的效率。因为这样既减少了客户为一笔业务频繁出入典当行的时间,也减少了典当行在单笔业务上耗费多次精力的成本。
  从信贷、融资等行业的发展历史来看,和客户的关系越近、越亲密,越容易得到客户的信任,完成一笔业务也就更为顺利。典当行利用上门收当主动出击,是行业发展到目前这个阶段,企业和客户双向选择的结果,有需求就有存在。随着行业竞争的激烈和客户群的细化,中高端客户群逐渐明朗,上门收当一定会成为典当行业务发展的趋势。

来源:中国商报典当融资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