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状态: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正文

银行频频招手 企业贷款仍难

2012-09-01 05:39:52  来源:南京典当网

近期,央行3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两次降息,各家银行的资金面无疑宽松了很多,那是否意味着为贷款发愁的中小企业已经不再难了呢?
  为此,记者对中国银行和浦发银行进行调查发现,确实有大量企业贷款要求得到了满足,然而,很多企业早就得到授信贷款却未将钱拿去使用,还有一些企业不但不再继续贷款甚至选择了提前还款。与此同时,仍然也有大批的小型微型企业因为无法贷款而发愁,因为种种原因他们无法达到银行贷款所要求的一些硬性指标。
  一方面各银行都频出“花招”,吸引中小企业目光,推出各种优惠政策和信贷产品,好不热闹;可中小微企业一方却仍然四处求助,融资难就像是写在脸上,苦不堪言。在各机构各部门及众多政策都“一边倒”利于中小企业的情况下,银企双方强烈的反差让人诧异。

银行:融资产品五花八门

从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的数据看,截至6月末,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中小微企业客户数达到10200多户,贷款余额1700多亿元,其中小微企业客户数6600多户,占全部公司客户的50%以上,贷款余额400多亿元。分行中小企业业务部于2008年底成立,2009年3月在金华试点运行新模式,设立了第一家信贷工厂,随后迅速推广至全省。信贷工厂运行期间陆续推出了“网络通宝”、“义乌通宝”、“影视通宝”、“税务通宝”、“循环贷”等特色产品,受到了广大中小企业的欢迎。小企业贷款客户数在分行的占比已经从原来的30%提高到了约70%。截至目前与去年相比新模式中小企业的贷款金额增加了20亿元,客户数增加了约800户,户均下降200万元。
  而截至6月末,浦发银行杭州分行中小企业授信客户数4021户,较年初新增386户,总数和增量在总行系统内分列第一和第二;中小企业贷款余额261.33亿元,较年初增37.36亿元,户均贷款金额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最近,中行湖北荆州分行各大网点也正在大力推介其针对荆州中小企业融资的特色信贷产品,这是荆州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的绿色通道。

中小企业:信贷支持 融资困难

  无论是从小到大的轻资企业,还是在厂房设备等方面投入较大的传统制造企业,只要坚持主业并能快速发展,银行都会给予足够的信贷支持。然而,即便有这些各种利好政策和银行产品扶持,中小企业依然面临融资难的困局。
  根据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小微企业经营形势依然严峻。其中一季度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SMEDI)为92.6点,比上年四季度下降0.9点。自2010年四季度以来,中小企业发展指数每季度的下降幅度超过2点,甚至达到3.9点,本季度降幅明显收窄。调查显示,工业企业中75.5%的企业订单、75.7%的企业生产总量、76.9%的企业销售量和79.7%的企业产品平均价格均比上年同期下降或持平。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政策研究部董主任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季度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中的资金指数为91.8点,比上季度上升了5点,为本季上升幅度最大的分项指数。从调查细项看,43%的被调查企业反馈流动资金不足,48%的被调查企业反馈融资困难,上季度这两个百分比分别为51%和52%。企业的流动资金虽然有所好转,但融资的难度仍然很大,个别行业如交通运输、邮政仓储业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的融资难度还在加大。
  “从表面上看,在经历央行两次降息后,中小企业的融资状况似乎有所好转。但事实上,这是由于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不少实力中游的企业撤出原来长期经营的行业,融资需求大幅下降导致的。另外一些相对较大的企业也不再扩张产业建设,中小企业行业内的结构不平衡表现得十分明显。”董主任说。

银企沟通不畅 反差明显

中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依然突出,银行与企业之间反差明显的原因众多。首先是资金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导致企业生产成本上升,资金需求扩大,与此同时,金融机构面向小企业的信贷总量扩容有限,使得资金供需之间的缺口扩大。二是银企双方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自身财务不规范,信用记录缺失;银行通过第三方获得中小企业信用数据的成本高。三是融资渠道窄。目前资本市场体系还不够完善,中小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融资规模小,对信贷的依赖度过大,90%的中小企业得不到银行贷款。
  “在众多原因中,银企双方信息不对称,沟通不畅是重要原因之一。银行很难找到合适的中小企业实施贷款,一些中小企业也由于没有抵押物,技术、人才资源匮乏,无法实现一年还完本金、月月按规缴息等规定而无法融资。”董主任表示,“作为协会,我们只能紧跟国家有关部委政策,建立一个公共服务平台,选择优秀的企业并帮助他们获得资金,同时提供相关数据,帮助银行衡量中小企业信用。”
  然而据了解,除上述众多原因困扰中小企业以致他们无法顺利融资外,政策落地性差也是原因之一。即使银行众多政策都利好中小企业融资,但各政策缺乏细则及正确引导,给融资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来源:中国商报典当融资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