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状态: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正文

中国银监会确定“十二五”期间银行业监管重点和方向

2011-03-29 17:28:06  来源:南京典当网

【中国金融网3月29日北京专电】中国银监会今日正式发布《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10年报》(以下简称《年报》),这是中国银监会自2006年起连续第五年发布年报。《年报》全面介绍了2010年经济金融形势与银行业概况,银行业改革开放与科学发展、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银行业审慎监管、监管能力建设,存款人和金融消费者保护与教育、中国银监会及银行业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情况,并对银行业相关数据做了较为全面的公布。

  与往年相比,2010《年报》发布时间大为提前,并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增加了“十一五”期间银行业改革发展和监管工作的总结性回顾,并对“十二五”期间银行业改革发展和监管的总体思路及银行业监管中长期规划做出展望。

  《年报》指出,在“十一五”期间,中国银监会始终坚持和完善科学审慎的监管理念,改进和优化监管工具方法,守住风险底线与促进科学发展两手抓,坚持扎实工作作风,对大事难事咬住不放、攻坚克难,使我国银行业改革发展和监管较好应对了复杂严峻的各种挑战,特别是使我国银行业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保持健康稳健运营。

  “十二五”时期,中国银监会将继续督导银行业坚持支持实体经济科学健康发展,与经济社会良性互动;坚持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水平;坚持深化改革,提升金融自主创新能力和金融服务水平,提高整体竞争力。为此,中国银监会将不断健全监管政策法规体系,持续改进监管方法,逐步优化风险监管指标体系,加强存款人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积极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为维护银行业安全稳健运行和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是详细介绍了中国银监会审慎监管新框架研究制定情况。《年报》归纳了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政策框架构建的新进展,重点介绍了中国银监会积极研究制定符合我国银行业实际的审慎监管“工具箱”,加强系统重要性机构监管,制定第二版、第三版巴塞尔协议同步实施计划等工作进展。

  三是更加重视存款人和金融消费者保护与教育。《年报》将存款人和金融消费者保护与教育作为专门一部分,从保护和教育两个方面展现了中国银监会及银行业的相关工作情况,并对“2010年中国银行业公众教育服务日”活动作了专门介绍。

  “提高透明度”是中国银监会的重要监管理念之一。五年来,中国银监会年报作为政务公开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向社会公众披露我国银行业和银行监管权威信息的重要载体,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10年报》全文

  经济金融形势与银行业概况

  1.国际经济金融形势2010年,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的急剧动荡逐步缓解,但危机本身并没有结束,甚至可能出现反复。世界经济将缓慢复苏,但受政治、经济、安全等多种因素影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复苏进程仍将艰难曲折。发达经济体与新兴市场国家分化明显:2010年全球产出增长5.0%,其中新兴市场及发展中国家增长7.1%,发达国家增长3.0%(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1年1月)。全球经济金融形势具有3个突出特点:

  一是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乏力,欧洲主权债务危机隐患仍未消除。发达经济体失业率居高不下,2010年12月,美国失业率达9.4%,欧元区失业率达10.0%。全球产出相对过剩局面没有根本改变,发达国家制造业部门的产能利用率仍低于历史平均水平。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引发的恐慌,已从希腊、爱尔兰、葡萄牙等经济总量较小的国家快速蔓延到西班牙、意大利等经济总量在欧洲占比较大的国家。

  二是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仍然较高,银行再融资压力增大。欧洲主权债务风险与金融体系脆弱性的相互溢出效应凸显,截至2010年6月底,希腊、爱尔兰、葡萄牙和西班牙四国债务敞口2.28万亿美元,77.5%由欧洲银行系统持有,市值高达1.77万亿美元(国际清算银行,2010年12月)。欧洲银行系统流动性依然匮乏,对欧洲央行严重依赖,爱尔兰、葡萄牙和西班牙等危机国家的银行从欧洲央行获得的贷款金额均处于历史高位。欧美银行将有约1.5万亿美元债务于2011年到期(金融稳定理事会,2011年1月),加上受政府担保和央行流动性支持逐步退出等因素影响,再融资压力仍将持续。

  三是主要经济体继续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新兴市场通胀压力高企,资产泡沫风险增大。美联储启动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欧洲中央银行及日本中央银行继续维持宽松货币政策,并加大国债购买力度,全球流动性大量增加。一方面,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加剧波动。2010年下半年,国际铜价约上涨60%,原油价格约上涨40%,国际黄金价格于2010年底达到1,400美元/盎司的历史高点。在极端天气频现及流动性泛滥的背景下,包括玉米、大豆、小麦在内的全球农产品价格也涨势迅猛。另一方面,新兴市场国家以其相对稳健的基本面和强劲的增长潜力吸引了大量资金快速流入。2010年流入新兴市场国家的私人资本相比2009年的5,810亿美元增加40%以上,达到8,250亿美元(国际金融协会,2010年11月)。新兴经济体输入型通胀压力已经逐步显现。目前,不少新兴经济体CPI涨幅已远远超过5%的温和通胀警戒线。

  2010年12月,印度、越南、俄罗斯、巴西、阿根廷等国家的CPI分别上涨了6.47-11.75个百分点。

  2.国内经济金融形势

  2010年,我国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拉动力的任务艰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人民币升值压力上升,外需压力有所增加;结构性产能过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的任务紧迫;输入型通胀加剧,“抑通胀、保增长”难度增大。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巩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增强了国民经济内生动力。

  2010年,我国GDP增长10.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7%,居民消费价格累计上升3.3%。

  农业生产经受住了年初以来多种极端自然灾害的冲击,粮食实现连续七年增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

  (一) 经济金融形势

  经济金融形势与银行业概况21 经济金融形势与银行业概况长18.3%,汽车类零售额同比增长34.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3.8%。进出口保持较快增长,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4.7%,贸易顺差同比下降6.4%。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09年分别实际增长7.8%和10.9%,这是自1998年以来,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速度首次超过城镇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