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状态: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要闻 >正文

放权不等于放松

2014-04-04 03:34:43  来源:中国商报典当融资导报

  继去年新增典当行的申报审批权力首次从商务部“下放”到地方商务部门后,今年,监管部门又将对其备案工作流程进行简化。相比起前几年“层层上报、层层审批”的繁复,行政职能的简化,无疑为投资者们的心急等待送来了“凉爽之风”。

说到简政放权,想起几年前在网络上两个流行颇广的“段子”,一个说的是民间曾流传着一种生意逻辑:要想经营好企业,必先“经营”好处长、科长。同理,想通过审批也是如此,谁掌握审批权,谁就可能成为众人眼中的“香饽饽”;另一个则是有关审批难、审批繁琐的“写照”——“科长出差了”、“处长在开会”,一等再等……这并不光是典当行业,而似乎已经成为市场经济中的普遍“怪现象”。

其实,造成上述“怪现象”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政府职能部门在申报审批等监管工作中应该管多少,以及怎么管的问题。而这两个问题,恰恰也是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会上所强调的:把加快转变职能、简政放权作为本届政府开门第一件大事。

可以说,过多的事前审批、繁复的事前监管,实际上对于市场活力是一种阻碍。正所谓“法无禁止即可为”,由此看来,新增典当行的审批工作进一步简化流程,对于激发市场内生动力,是一种明显的进步之举。

当然,简化流程,不代表要放松监管。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典当企业审批的简政放权,等于向地方商务部门提出了更高要求。能否真正走进行业,倾听从业者们的呼声,打消某些对监管“一味严抓,不切实际”的抱怨;另一方面,作为地方主管部门,会不会根据地区行业发展现状,给予切实有效的指引?对于提高行业整体的竞争力来说,这些都至关重要。(汪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