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状态: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要闻 >正文

P2P公司倒闭严重 行业淘汰或将加速

2014-04-08 01:36:22 作者:刘礼福 来源: 中国商网-中国商报典当融资导报

 最近,不少媒体的报道和讨论将P2P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先是今年2月底央行下属的支付清算协会互联网金融专业委员会召集P2P闭门座谈,与此同时,网上疯传85家P2P企业消失;之后的3月5日,互联网金融被写入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前不久北京又爆出一家P2P公司总经理跑路;最新消息又称,P2P网络贷款被视为类信贷业务或由银监会监管,而鉴于P2P的互联网特性,从事互联网金融活动的网站还应向工信部进行ICP(网络内容服务商)等级报备……P2P将何去何从,值得关注。

85家P2P消失

2014年2月底至3月初,一份关于P2P企业从2013年至今已消失的名单被广泛传播。这份名单共列举了85家跑路或倒闭的P2P平台,其中,2013年全年共75家,2014年有杭州国临创投、深圳中贷信创、上海锋逸信创等10家。

究其缘由,逾期提现是出现最为频繁的因素。据了解,P2P平台不能动用客户资金或者参与交易,也无法给出本金甚至利息保障的承诺。但目前国内众多的P2P网贷企业都纷纷给出了类似的保本承诺,比如所谓的“本金保障”。出现坏账,则先用资金池的资金垫付,再由公司去催收。若坏账高于风险准备金时,则暂停垫付,等待新提取的准备金出现后再行垫付,往往捉襟见肘,最终不是跑路就是倒闭。如江苏、浙江的几家P2P平台,事实上都由同一控制人操控运营,就更容易出现问题。

然而,目前全国至少有2000家P2P平台。“而在2013年的一年间倒闭了85家,计算下来淘汰率为4%,依照国外和其他一些行业的经验,P2P的风险并未完全暴露。”信而富CEO王征宇表示,这批倒下的机构多为小型P2P平台,就融资金额而言,也远未达到资金规模上的4%。因此,P2P行业今后的淘汰将加速。

整合不可避免

纵观2013年的P2P业务飞速增长,可以发现两大趋势:一方面很多平台出现关闭潮;另一方面又有很多平台受到风投的青睐或将网店铺向全国,从而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如何看待P2P行业的未来?你我贷CEO严定贵认为,如果监管部门未出台门槛设定,那么今年很可能出现行业洗牌,其认为行业淘汰率至少应达到50%以上,才能让外部行业资金投入P2P时有谨慎的态度。

另有互联网金融专家认为,P2P市场是个超万亿的市场,市场潜力已毋庸置疑,但在经历去年的野蛮生长后,P2P行业在2014年将面临整合。人人贷、钱多多等P2P大规模企业或将更加强大,不太靠谱的“虾兵蟹将”则会成为“炮灰”。

“总之,国内的P2P企业不能掉以轻心,残酷的市场竞争会优胜劣汰,大部分将面临倒闭或被并购的风险。”有城市金融研究所专家表示:“就像四年前的团购,经过激烈的‘千团大战’的洗礼后,最后挺住的胜利者只剩下三五家。”

据悉,为了应对行业整合的必然趋势,如今已有P2P企业开始研发新产品、寻找担保方、提高服务水平,为未来的发展打牢基础。如被誉为国内第一P2P的网信金融,在专注于为微小企业及中小企业提供规范化、专业化的投融资咨询综合管理服务的同时,推出了借款方是与汇源集团长期合作的经销商的“汇赢”系列产品,并由联合创业担保集团公司承保。此外,网信金融还制定了严格的管理流程,开发了完善的监督系统,并采用基于德国IPC个体分析技术作为核心审贷模式,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资金管理,以最大程度地降低用户的操作风险。

P2P将如何监管

有鉴于P2P行业鱼龙混杂,监管缺失的现状,政府有关部门和金融界都表达了对其进行规范和建立市场秩序的愿望。

有业内人士建议,应先从3个“强制”做起,即强制性进行披露、强制性进行产品登记、强制性进行资金托管。

另据知情人士透露,在2月底举行的座谈会上,各家P2P平台汇总出了5条监管建议,即建立P2P借款人黑名单共享机制、加强资金第三方监管、设立准入门槛、接入央行征信系统以及明确P2P网络借贷行业的监管部门。在这5点内容当中,接入央行征信系统尤为引人注目。

除此之外,在关于P2P谁来监管的问题上,有消息人士透露,P2P网络贷款被视为类信贷业务,或由银监会负责监管。而因为其从事互联网金融的特性,今后P2P平台还需向工信部门进行ICP(网络内容服务商)登记报备。

另外,近日有消息称,中国人民银行目前正同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协作,制定措施保护消费者信息不被盗窃或滥用,确保互联网投资产品进行充分的风险披露。这意味着,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无保护的空白期将结束。(记者  刘礼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