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状态: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要闻 >正文

走进电台直播室 宣传南京典当业

2016-10-13 06:55:14  来源:秘书处

1013日上午1000,应南京广电综合新闻频道的邀请,我会秘书长郑建良,《南京典当史》作者、南京党史办副研究员肖振才,南京典当业协会副秘书长蒋立平走进南京广播电台综合新闻频道FM106.9直播间,围绕《南京典当史》的出版,南京典当业的历史、发展和未来,与主播葛晶对话,与在线的市民交流,宣传南京典当业。

   郑建良秘书长介绍了南京典当业的基本情况:截止2015年年末,全市典当企业57家,分支机构19家,共76个网点,资本金14.54亿元,会长单位江苏钟山典当公司资本金已达1亿元,是我市最大的典当企业。2015年年末全市典当贷款总额为41.21亿元;同比增长3%。其中,动产占22.64%,房地产占60.62%,财产权利占16.74%。我市最高年份2012年放贷总量近50亿元。全市典当行共有员工511人。应该肯定,多年来,南京典当业为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努力。

    今年上半年,受经济下行的影响,“当铺”的日子也不好过,典当贷款总额为20.18亿元,同比持平略增。亏损企业增加、亏损额扩大。针对这一情况,协会采取有效措施,研究互联网+典当,不少企业已经触网,提倡转型创新发展,不少企业开始走出写字楼,重视民品经营,有的企业还开设了绝当奢侈品专柜,吸引市民的眼球。郑建良秘书长还就典当行开办的条件、经营范围等问题做了详细的介绍。

肖振才主要介绍了古都南京是中国典当业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最盛时有五百家隋唐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原胚胎于寺院“寺库”的质押放款形式,逐渐独立为专门经营典当的商业机构—质库。与此同时,唐代还出现了柜坊寄附铺柜坊出具存放凭证代其支付钱物,收取一定的存柜费用。寄附铺以受托寄卖物品为主,也兼营典当业。据史料记载,唐代除了私人开办的典当业以外,还有政府机关和政府官员兴办的典当业。后来,典当业走下神坛,从佛教寺院深入到社会,并成为专门商业机构,是为典当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唐代以后,典当不仅逐步演变为调节社会经济的重要机关,而且成为百姓日常经济生活的一部分。

肖振才还介绍了《南京典当史》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本书为南京专业史的扛鼎之作,填补了经济金融史发展的一个空白;二是史料详实,以微见著,小中见大,荟萃众家所长,集近年来史学研究之精华;三是本书的出版,为地方文化、佛教文化和金融业的发展添上了一笔浓墨重彩。他欢迎市民到新华书店或协会购书,对典当业有兴趣的市民可以到朝天宫西街98号南京典当业协会垂询。整个对话持续50分钟,起到了宣传我市典当业良好的效果